生态研究中心(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18年5月22日至5月29日,美国哈弗大学Neil Pederson博士受我站王晓春教授邀请,来我站进行了为期1周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Neil Pederson博士是美国哈佛大学哈佛森林的资深生态学家他在PNAS, Global Change Biology, Ecological Monographs, Journal of Climat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等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论文120余篇论文被引2600余次单篇最高被引197次。2014年他发表在Ecological Monographs的专论深入分析...
近日,生态研究中心王传宽教授团队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global change factors on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ity”的研究论文。《Nature Communications》是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国际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影响因子11.9。我校青年学者周正虎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王传宽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气候变暖、...
2015年11月15日至2015年11月22日,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自然资源生态实验室主任、资深科学家Michael G. Ryan教授受我站王晓春教授邀请,来我站进行了为期1周的学术交流和合作研究。11月16日上午,Michael G. Ryan教授在科技楼生态中心学术室为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Forest Carbon in the US Rocky Mountains, Past and Future”,详细介绍了他在美国洛基山开展的火干扰下碳汇林业研究等碳循环等方面...
近期,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态研究中心)教师王兴昌(王传宽教授研究团队),在农林科学著名学术期刊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农林科学1区,IF = 3.887)上先后发表了题为“Improving the CO2storage measurements with a single profile system in a tall-dense-canopy temperate forest”、“Quantifying and reducing the differences in forest CO2-fluxes estimated by eddy co...
近日,生态研究中心王传宽教授团队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s of global change factors on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ity”的研究论文。《Nature Communications》是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国际顶级综合性学术期刊,影响因子11.9。我校青年学者周正虎教授为本文第一作者、王传宽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气候变暖、...
近期,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生态研究中心)教师王兴昌(王传宽教授研究团队),在农林科学著名学术期刊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农林科学1区,IF = 3.887)上先后发表了题为“Improving the CO2storage measurements with a single profile system in a tall-dense-canopy temperate forest”、“Quantifying and reducing the differences in forest CO2-fluxes estimated by eddy co...
近日,黑龙江帽儿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王传宽教授研究组在生态学著名学术期刊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环境科学与生态学1区,IF = 6.045)和土壤科学著名学术期刊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农林科学1区,IF = 4.857)上相继发表了题为“Effects of forest degradation on microbial communities and soil carbon cycling: A global meta-analysis”和“Trends in soil microbial communities du...
2017年7月27日,由东北林业大学主办的“全国森林保护专业教学研讨会”在哈尔滨顺利召开。会后来自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40余位参会的专家学者到帽儿山站参观考察。站长助理张全智向来站专家详细介绍了帽儿山站的地理位置、监测对象、发展目标、学科定位、发展历程、研究设备、设施条件、各项监测、研究布局和所取得的科研成果。对相关专家感兴趣的森林保护专业到站实习情况、实习内容等...
报告题目:Survival model for fusiform rust infected loblolly pine plantations under mid-rotation vegetation control (中期植被控制条件下感染松梭形锈病的火炬松人工林生存模型)报告时间:2018年10月12日(周五)14:00报告地点:主西517林学院会议室?专家:赵德海工作单位:美国佐治亚大学专家简介:美国佐治亚大学林业与自然资源学院资深研究科学家和博士生导师。从事数量生态、生长与收获模型、人工林生产力生态、干...
报告题目:Comparison of Loblolly and Slash Pine Plantations: A Long-term Experimental Study (火炬松和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长期试验比较研究)报告时间:2018年10月10日(周三)14:00?报告题目:The Structure and Estimation of Additive Biomass Equation Systems (相加性的生物量模型系统的结构与估计)报告时间:2018年10月11日(周四)9:00?报告地点:主西517林学院会议室?专???家:赵德海工作单位:美国佐...
题目:From natural variations to creation of adaptive plants主讲人:Kouki Hikosaka,教授,博士生导师,日本东北大学时间:2018年8月23日(星期四)8:30-10:00地点:科技大厦604(原机械楼 主604)Kouki Hikosaka是日本东北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他主要从事植物功能的环境响应及其进化意义,植物功能的种间和种内变异及其对生态位分离的贡献,植物和生态系统功能建模,适应和适应植物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在Ecol...
题目一:森林土壤碳氮循环过程的新视角:丛枝与外生菌根树种的作用内容摘要:几乎所有树木的根系都能与丛枝菌根(AM)真菌或外生菌根(EM)真菌形成共生关系,从而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C)、氮(N)循环等功能过程。深入理解不同菌根类型森林土壤C、N循环的差异及其影响机制是重要的生态研究命题。该文明晰了AM与EM森林土壤C、N循环的差异;基于森林土壤C、N输入、稳定和输出等3个过程剖析了AM和EM树种对土壤C、N循环的影响机制;比较了...